求实创新 追求卓越——王玉往(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2018年度“卓越贡献奖”获得者)



感谢成矿预测研究所团队的支持帮助,感谢院领导的关心培养,特别是王京彬院长多年来的指导提携。如果没有单位和大家,我不可能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如何实现“卓越”?个人理解,关键是要做好两件事,一要把自己的主业做优,二要为地研院这个“大家庭”做出贡献。

    我本人主业是做地质科研工作。近年来在矿床地质及找矿预测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学术贡献和影响力,一是在幔源岩浆矿床成矿作用研究方面,发现和揭示了岩浆铜镍矿与钒钛磁铁矿之间的复合与过渡关系,建立了幔源岩浆矿床成矿谱系,铜镍系列与钛铁系列的认识和以复合/过渡类型为纽带建立成矿谱系,已被众多学者认可和广范使用。二是在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方面,作为叶天竺教授“成矿地质体”理论研究集体的最早和重要的学术骨干,在矿床分类体系、成矿地质体的识别标志、常见矿床类型实体模型构建方法等关键环节做出贡献,建立了VMS矿床、铜镍硫化物、钒钛磁铁矿、铬铁矿、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等五类矿床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对我国“三大原创性成矿理论之一的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翟裕生,2017)”提供了重要支撑,进一步创新建立了基于成矿地质体的成矿谱系找矿预测体系,丰富和发展了成矿学理论和找矿预测方法;以第三作者出版的《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各论)》,在矿床界引起强烈反响,已成为“该领域工作人员必不可少的案头工具书”(网上评价)。三是大比例尺成矿预测方面,勇于面对难题向传统及权威认识挑战,开辟了对于成熟、热点矿区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如对内蒙古大井矿床成矿作用研究及找矿预测,提出了“浆-裂-期-带”模式,预测并验证获得了可观的资源量,出版了专著《内蒙古大井矿床成矿作用》(第一作者);辽宁青城子矿集区的研究所建立的印支期岩浆热液PbZn-Au-Ag成矿系统,基本上统一了人们对于这类所谓“沉积改造”矿床的实质性认识,提出矿集区“三位一体+成矿系列”找矿预测方法,对于新形式下的深部找矿需求起到一定的引领效果,论文《矿集区找矿预测研究:以辽东青城子铅锌-金-银矿集区为例》获2017年度“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期刊顶尖论文”(F5000)的荣誉/奖励。

    作为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的一名老员工、老党员,我深感责任重大。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有责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为北京院的发展尽一份力量。在部门管理方面,2017年末地研院组建专业研究所,我任成矿预测研究所所长期间,通过“定规划、明目标”,“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员工成长”,“抓实施、理成果”,“抓立项、谋发展”等诸项措施,全面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通过组织实施与管理,研讨、把握创新点,在研项目均取得一定程度的科技创新;组织了2个项目报奖,获一、二等奖各1项;通过开展“学术沙龙”、专家讲座、野外工作总结、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内部学术交流,员工专业兴趣和学术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全所年度发表期刊论文37篇(其中SCI/EI检索期刊论文21篇),会议论文10篇,另有10多篇投出待刊;所年度新获4个新立项目,与2017年度新获项目总经费持平,连续2年比2016年度新获项目总经费有较大幅度增长。

    在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一是科研团队建设方面,通过宣讲理念、制定措施、细化员工成长计划、具体指导和修改提高等方法手段,团队创新能力和硬实力得到明显提升,近年来大多数员工在SCI/EI检索期刊发表了论文,5人获得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人获得“金锤奖”、“银锤奖”、“优秀女地质工作者”等行业内奖励,团队获得院2017年度“创新团队”称号,张会琼、廖震、邓小华等青年才俊成长为院中层领导或业务骨干;二是直接指导10多名研究生、博士后工作(8名硕士生、5名博士生毕业,3名博士后出站),绝大多数学生获得“优秀”论文/报告,为社会和地研院输送了人才;三是对院及其他部门、项目的指导,通过讲座、经验介绍、实际指导等方式,对提高员工能力、水平有一些帮助,例如通过基金申请讲座与实际修改指导,近几年来院获得的基金项目数有了较明显的增长。

    利用担任一些院外社会工作之机,宣传扩大地研院的影响力,为院争取实际利益。主要是作为一些学会的委员、理事,期刊编委,“深地”、“深海”、自然基金等项目评委,以及项目验收、研究生毕业及稿件论文评审等,主要是产生一些软影响或隐性影响。

   成绩和荣誉只说明过去。只有不忘初心、不懈努力,才能更上一层楼。只有顺应形势转变、加强自身建设才能实现新的跨越;作为新设立的“有色深部勘查中心”负责人,我将不辱使命,争取建好有色金属行业的“大比例尺矿床定位预测重点实验室”。


2019年4月12日 11:09
浏览量:0
首页_04150935_911    新闻动态    求实创新 追求卓越——王玉往(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2018年度“卓越贡献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