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与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交流绿色勘查及民生地质经验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办公室韩英)2018927日,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简称青海有色局)杨站君局长带队来到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开展绿色勘查和民生地质等领域的经验交流。青海有色局有色矿堪院院长、总工程师王凤林,有色四院辛晓雷院长,有色矿堪院院长助理谢文、测绘中心主任张世贝,有色四院民生产业负责人贾吉环,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王京彬院长,李月臣、李素云副院长,以及办公室、科技处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站君局长介绍了青海有色局在绿色勘查示范、民生地质业务拓展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工作经验。他表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青海有色局转变地质工作传统思想,形成绿色勘查新思路、绿色勘查技术方法及实践经验,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地质找矿突破的双赢。自2014年着手开展绿色勘查工作。目前,青海省玉树多彩整装勘查区是该局绿色勘查重点示范基地,已形成完整的绿色勘查制度及技术方法体系。制定地质勘查工作实施意见(总领文件),以及相配套的野外勘查工作规范、勘查施工责任制、勘查工作环保验收监管制、环境保护责任制、绿色勘查目标责任书及外包工程环保工作监管办法等文件,形成了1+5”的制度体系,从矿产勘查中生态环境的被动保护转变为绿色勘查的主动防控实施以铲代镐(锹),以钻代槽,采取空气反循环钻(RC钻)取样替代探槽取样,减少对地表草皮的破坏采用“一基多孔”设计,减少修建道路和钻机基台,达到少动工程、少修路,结合一系列的物探工程,减少对地表的破坏和对草原环境的影响对以往实施的探槽工程区、钻机基台进行治理,回填种草,选择适合高寒高海拔的高原草籽,恢复地表草皮。目前该勘查模式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绿色勘查的持续深化,有利推动了青海有色局地质找矿的突破。2018年,在东昆仑铜镍多金属找矿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先后确定具有较大找矿前景的铜镍矿床5处,尤其在浪木日地区钻探首次发现铜镍厚大富矿体,邻区也发现良好的铜镍矿化信息,显现出东昆仑东段寻找该类型铜镍矿的巨大找矿前景,为该地区找矿部署明确了新方向。

站君强调,青海有色局通过转型升级,实现了绿色勘查向民生地质产业的拓展。承担的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项目是国家祁连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项目,青海有色局主要负责该项目的前期科研、勘查和设计工作,重点工作为地质灾害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通过调查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规模、地质条件及诱发因素,分析其形成机制,评价其稳定性、危险性,为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通过对生态区域和居民生活区中的矿山的固体废弃物区、植被损害严重区、岩坑暴露区、及遗留的工矿废弃区、废弃道路等受损害的土地的治理,使其能重新开垦使用或恢复其自然面貌,逐渐形成正常的自然生态系统。

李月臣副院长就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在矿产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绿色评价研究中心及民生地质等方面的工作作了交流。他介绍2016年以来,院先后承担了新疆东天山中段有色金属基地综合地质调查、内蒙古赤峰有色金属基地综合地质调查2个二级项目和承德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对新疆东天山地区、及内蒙古赤峰地区开展矿产资源、地质环境、技术经济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调查评价,形成了针对新疆戈壁荒漠区及内蒙古农牧交错区的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技术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实现了由单一资源调查向资源潜力、开发条件、环境影响“三位一体”综合调查与评价的转变,为在类似地区开展综合地质调查工作提供了示范案例。通过对承德地区开展土地质量、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及地质遗迹等方面综合调查评价,总结了一套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地质综合调查的技术方法、流程、评价指标体系和成果表达方法,初步实现了传统地质调查向多专业综合调查的转变。

王京彬院长强调,院技术力量雄厚,在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近年来,围绕着如何更好地支撑绿色矿业发展,提出和实施了新疆东天山和内蒙古赤峰两个有色金属资源基地综合调查项目,拓展了综合地质调查新领域;围绕着如何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和实施了承德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创造了地质调查工作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案例挂靠我院的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绿色评价研究中心的成立,为全行业提供了一个矿产资源绿色评价创新与合作交流平台,绿色评价信息集成与服务平台,标准规范与管理决策的技术支撑平台。

两家单位就综合地质调查、绿色矿业发展前景、民生地质工作等方向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就自然资源综合地质调查与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绿色勘查及铜镍矿研究等方面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党委办公室(监审室)梁佳文整理 田锦川审核】

2018年11月12日 09:36
浏览量:0
首页_04150935_911    新闻动态    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与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交流绿色勘查及民生地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