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 荣 榜
“卓越贡献奖”获得者 王玉往 有色金属矿山深部资源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他带领成矿预测研究所团队建立幔源岩浆矿床成矿谱系。作为叶天竺教授“成矿地质体”理论体系核心骨干,建立了VMS矿床、铜镍硫化物等5类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出版矿床领域著作2部,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针对内蒙大井矿床,提出“浆-裂-期-带”成矿模式,1篇论文获年度“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期刊顶尖论文”。 培养“金银锤”奖、“优秀女地质工作者”、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多名优秀中青年业务骨干,博士后、博士和硕士16人。带领团队新获国家科研项目4项,发表论文47篇,其中SCI/EI 21篇。 作为院“党员示范岗”的典型代表,30余年踏实奋进,谱写了一曲平凡中彰显卓越的篇章。 “创新团队” 内蒙古赤峰综合地质调查团队 以最新成矿理论指导调查勘查工作,建立完善了大兴安岭南麓地区岩浆热液型锡多金属矿成矿理论,明确了区域找矿潜力巨大,有望成为我国重要的锡、银多金属资源接替基地。将东川铜矿厘定为海相砂岩型铜矿,可全面与中非砂岩型铜矿成矿带对比,有望取得找矿重大突破。建立以小流域和本底调查为主线的矿产资源基地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提出规模化集约化的矿业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是有限、可控的。成果转化效果显著,构建了较完备的产学研链条,与中色集团、中铝、云铜等大型国有矿山企业签订合作项目3项。开展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深地项目课题专题各1项,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 “创新团队”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团队 团队承接长庆、浙江、福山油田等单位10项自主项目,实现项目数量、效益双增长。获省部级奖励2项,公开发表论文2篇。统筹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面对专家评审要求提高,方案编制难度加大,石油天然气项目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团队通过对前期野外调查技术优化,通过将DGSS和无人机、谷地、奥维地图等多种手段综合应用于现场调查,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对地下含水层预测评估技术优化,通过Modflow软件模拟使含水层预测由定性评估趋于定量评估,确定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及监测措施更具针对性,可为矿山在进行地质环境治理及监测时节约大量成本。 “十佳员工”邓小华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找矿预测研究所副所长、有色金属矿山深部资源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持地调子项目、国家“深地”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973项目,圆满完成项目目标任务。注重成果转化,获省部级科技二等奖1项,获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和地研院“优秀共产党员”,获批新疆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全职创新人才),个人发表论文16篇,其中国际SCI 5篇、EI 3篇,培养在读研究生4名,毕业1名。 “十佳员工”吴丁丁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东天山项目子项目负责 完成新疆东天山中段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地质环境调查工作任务,野外质量和室内资料检查获评优秀。 初步形成戈壁荒漠景观区资源基地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技术方法体系,探索了资源环境系列图件编制和成果表达方法。获得“矿产地质调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编制”子项目立项。积极推动地调科研成果转化,成功立项3个市场项目。 “十佳员工”谭威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东天山项目子项目第二负责 配合项目负责完成矿产地质调查大草滩子项目任务,项目组发现找矿靶区3处,野外质量和室内资料检查获评优秀。初步建立了资源环境综合评价基于Arcgis软件的数字评价技术方法体系,探索了综合评价成果表达方法,协助完成相关报告及图件编制;通过对斑岩型矿床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发表论文1篇。 “十佳员工”孙厚云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承德项目野外工作技术负责 作为技术负责,协助完成承德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自然资源综合调查2个图幅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对小流域地球关键带土壤水-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与环境水文地球化学响应、基于环境稳定同位素的地下水硝酸盐、硫酸盐污染识别有了理论提升与成果转化,撰写成果报告相关部分,发表学术论文3篇,破格晋升为工程师。 “十佳员工”马嘉琛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财务处处长 带领财务处完成财务收支核算,多个专项审计。制订并推行《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持续推进资产清理和处置。完成矿山地质专委会财税移交。开展个人所得税咨询服务。以高效服务支撑了院及代管单位的业务发展。通过2018年度财政部组织的高级会计实务资格考试。《中国经贸》发表文章1篇。 “十佳员工”孔凡涛 中色测绘公司项目经理 负责和协同负责中色测绘四分院生产经营项目16个,产值和经济效益良好,完成6个项目投标文件技术标、技术设计、技术总结编写。协助分院院长健全完善生产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参加的富蕴县地形图测绘及三维数据建设项目获“北京优秀测绘地理信息工程一等奖”。 “十佳员工”李志勇 哈密红石矿业公司技术部经理 降本增效,控制材料使用、能耗利用和药剂库存消耗,部门直接成本同比下降50%。推进化验室和库房5S和浪费点管理,重点解决了红海副井电机烧损、选变无功补偿修复和陶瓷过滤机修复等疑难问题7项,节约电费102万元。所负责的业务全年无安全事故。 “十佳员工”于潇 中色环境公司项目经理 作为项目负责,完成4个勘查设计项目,均一次通过评审,项目审减率均在10%以内。作为项目/技术负责,完成土地复垦、压覆矿评估、土地预审报批等7个项目,土地类项目多元化发展,业务水平得到业主认可,业务范围与影响力得到了较大的开拓,开启了公司土地类多种项目的先河,合作项目20项。 |